我的英中
报名热线:086-027-85557400/85557499 报名热线:027-83337868(初、高)/83622066(小学) 新浪微博 英中官网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生活 > 逐梦之旅 逐梦之旅
牛津大学,我来了!

作者:英中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68  更新时间:2017-02-16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文字及图片不得转载    


 


 

一年前当我说我大学决定去英国读历史时人们都夸我敢于追梦。

一年前当我说我大学决定去牛津读历史时人们都劝我别总做梦


确实这是一个梦。何止一年,这是一个沉蕴在心底近十年的梦。

牛津大学,我人生中知道的第一座海外学府,印象中那是一片弥漫着楠蓉书香、文人墨客悠然其上的风雅土地,王尔德和雪莱浅唱低吟的伊甸园。能在那样古老而典雅的大学里读书的人,想必也都是那种偏偏浊世佳公子,总有着几分超乎寻常的灵气,而在心底我也梦想着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正是被这样一个半臆想半猜测而勾勒出的梦想所驱动,当自己的人生被稀里糊涂地拽到高中这个关口时,我不由分说地选择了读IB,然后出国这条路。

等真正接触到国际课程的学习时,我才知道这条通往所谓伊甸园的路,是多么的荆棘密布。分数不能决定一切,但在分数方面我似乎表现得不尽人意。第一年的IG只能算堪堪看得过去,托福首考没到100,高二开始进入IB的课程成绩也无甚改观,除了真正的高分层,什么段位的分数都考过。所以当一年前,我说出自己不准备申请美国的决定时,很多人认为我是迎难而退。那段时间,我连报牛津的决心都开始动摇:自己真的够那个格吗?在我略带偏颇的眼里,牛津就意味着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甚至没有之一。更何况自己想学的是历史这样的专业:纵使我曾自恃阅读量和范围远超同龄人,时不时还自诩是个有点人文素养的人,现在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naïve。当升学指导部的老师坦诚地告诉我,学校以前没有过这方面成功的案例(申请牛津历史系)时,我内心希望的火焰已奄奄一息,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

 

  感谢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当时周围支持我的人。升学指导部的Jessica和Elsa老师都跟我说她们对我有信心,并且愿意帮助我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爸妈也对我这个冒险的决定表示了最坚定的支持。当在大学任教的父亲给我搬来中文及英文学术专著各厚厚一摞时,我知道这一年真的要拼了。倒不是因为那些“不辜负自己,不辜负理想”的堂皇论调,我其实更不希望辜负的是这些为我付出良多的人。

于是,当申请美国的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文书与活动焦头烂额时,我把自己埋在了那些仍在不断增高的书堆里。诚然,英国申请文书量不大,也不需要什么别出心裁的活动,但连一向自认为酷爱阅读的我都被这些文书整得叫苦不迭。我就像把自己的头摁进水里等到快窒息了再出来的人一样,靠这种苦乏的刺激来维持自己继续下去。获取这些严肃知识的过程如同把人的心灵鞭笞得皮开肉绽再在伤口上撒酒精,既在伤口疼痛时惭愧于自己曾经的才疏学浅,又在伤口愈合时满足于自己如今的不断充盈。

 

 笔试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重合中飞逝,转眼间就到了11月2号笔试的日子。

牛津的历史笔试要求考生在两个小时内读两篇材料,然后做两道简答再写两篇论文。之前的历年样题也都刷过一遍,从一开始做时的无从下笔,到最后能相对自如地作答,这个过程中我的历史老师Jamie厥功甚伟。每当我去找他讨论一些在常人看来无厘头无意义的问题时,他总是会很耐心地与我讨论相关的事件并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当我拿到他帮我批改的written work时,我自己都没想到他会在上面如此认真地写下那么多批注与评语。之前的不自信与疑虑在努力下似乎遁于无踪了,甚至有时候还会迫不及待地想早点笔试。

 

11月2号下午三点半,我踌躇满志地走进考场。

11月2号下午五点半,我失魂落魄地走出考场。

 

告诉自己几万遍沉着冷静,到最后愣是成了慢条斯理。两道简答题花了我半个多小时,而当我发现还剩20分钟,最后一篇分值最大的论文却尚未开始动笔时我几乎想放弃了。周围的同学都在奋笔疾书,我就像一个困在海中孤岛上的落难者,好想在卷子上不断地写SOS。那20分钟的记忆至今仍是空白,我只知道最后交卷前两秒钟我仓促草率地结了尾。当Elsa问我考怎么样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舌头嘴唇都是粘住的,只感觉有东西哽在喉头说不出来。

过了几天,我拿到了爱丁堡大学的offer。不知为何自己一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爱丁堡情节,作为第二梦校我告诉自己去上爱大也不错啊,那么美的城市,人文学科那么好的大学,何必吊死在牛津一棵树上?

 

  面试

面试通知在近一个月后陆陆续续地放出。从周一等到周五它都没来,周末回家的我郁郁寡欢,把自己关房间里看电影看到十一点半。刚准备睡觉前,老师告诉我,我被shortlisted(筛选后的候选人名单)了。

由于我选择的是去英国面试,接下来一周内都在办签证、准备出行等等……忙得鸡飞狗跳,甚至没有停下来喜悦的时间。之前,我跟家里说只要能拿到面试我就很满意了,家人为了不给我太大压力,也没做太多硬性要求。可能是因为自己向来不怵面试吧,也觉得准备了一年多,事到如今这两天“临时抱佛脚”也没啥用,抱着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态,我去牛津前先在伦敦玩了两天。面对这样一座曾经一个世界帝国中心的城市,老师不断提醒我要好好准备好好复习都被我支吾着应付过去了。等到了牛津,这座泰晤士河边钟灵毓秀的大学城又深深吸引住了我。走在Magdalen College的鹿苑旁,想着自己和爱德华吉本、薛定谔踏在同一条跨越时光的小径上,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离梦想这么近。

直到面试前,教授把所有candidates叫到一个教室里,语重心长地说:“很明确地告诉你们,你们五十多个人里能留下来的最多不超过十一个。是的,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性所在。所以请环顾四周,好好打量一下你周围的面孔。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把你kick out”。这番话把我从甜蜜的梦乡硬生生拽回刺骨的寒夜中:我正站在面试这样一个难度最大的关口,并不是来旅游的。

同样申请我这个专业的candidates还有三位,在同他们的交流中我意识到自己并不占优势,遑论自己还不是个native speaker。好在我在两次面试的过程中都一点也不紧张,就当是在跟一个同样喜欢历史的人聊天。教授们都很nice,记得有一次我就一份材料大谈特谈了十分钟之后,他很温和地告诉我,我把整篇材料都理解错了。正当我开始着急的时候他笑着告诉我没关系,接着就开始跟我讨论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错误。另外一次面试中,另一位教授甚至“请教”我有关中国明朝的事情,并一直饶有兴致地耐心倾听我的一些拙见。面试完那天晚上我找了家餐馆好好地犒劳了自己一番。虽有些小失误,但我满意于自己的表现,接下来就听天由命吧。

 

  I’m on my way.

回到学校后,日子照旧,自己有时无聊也会刷刷知乎上一些诸如“被牛津大学拒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看完无非一笑置之,因为我深信就像牛津训言(据传)所说:“哪一个登上成功顶峰的人心中没有傲视群雄的霸气?”成功顶峰于我仍遥不可及,但在这上下求索的路上,我需要先让自己有傲视群雄的霸气,支撑自己的行动与抉择。

1月11号放榜那天晚上我是喜悦的,既为自己开心,也为同学、老师、家长为我开心而开心。至少我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爱做梦的空想家,也没有辜负那些选择相信我的人。然而,这绝非结束,甚至算不上一个开始。因为打赢最后三个月决战,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real Oxonian。那时,我才能有底气的说:“我的人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现在经常有人问我,你offer都拿到了,那你现在在干啥呢?

“I’m on my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