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中
报名热线:086-027-85557400/85557499 报名热线:027-83337868(初、高)/83622066(小学) 新浪微博 英中官网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生活 > 逐梦之旅 逐梦之旅
【我的录取之路一】牛津大学,我来了!

作者:英中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252  更新时间:2016-04-07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文字及图片不得转载    


 


放榜日

一月六日下午五点半,在教室里正准备外出吃晚饭,手机震了起来。

是一个027开头的号码。在挣扎了近五秒之后,我还是决定接这个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了嘈杂的办公室声音,随后一个严厉的女声从那头传来,“你在学校吗?快来我办公室!”。

我才意识到了,今天是牛津的发榜日。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时间过得这么快。


回忆

回想起高中这三年,似乎都是昨天的一场梦。从最开始进入学校时的迷茫,到准备接收申请结果的这一刻,每个场景都历历在目。

作为IB班的一员,进入英中学习时的新生周上,学术校长Bernard对我们说的那句话,「I wish you all enjoy the three years you are going to spend in this wonderful place(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享受三年在这里的时光)」。

这三年我一直都在询问自己:你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吗?每每思考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尽管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差生

如果作为一个中国学生,这三年,我可能是彻底的失败。

我从来没有考过年级第一或者班级第一,成绩也不稳定,忽上忽下地很是让老师和家长为我担心着急;我也曾经因为成绩下滑被校长约谈;就连我最擅长的数学,三年中也只拿过一次单元测试的满分,从未在大考中得过第一;在各种全球的数理化竞赛中,最好的成绩也只是个并列全球第七十五名;我没有拿到过学校提供的奖学金,也从来没有被评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或是优秀学生干部;就连最有希望被评上的“优秀小组长”也没有被评过,因为在英中没有“小组长”的概念;我有两次先斩后奏地逃课出去参加活动,还有两次因为和同学在自习时间打乒乓球被教导主任捉个正着。

要是把我丢到国内的重视高考的普通高中来说,我一定是个差生吧。


努力

因为比起这三年带给我的成长来说,这些“失败”简直不值一提。在这些令我成长的种种经历中,我也逐渐的从“被动地让别人决定自己的人生”,变为“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并尝试“积极地改变他人的人生”。从小升初进入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到初升高进入武汉外国语学校,我的人生很大程度上是由别人决定的——考进初中和高中,并不是因为我的成绩主观上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我的成绩客观上比大多数人优秀。所以从初中开始,当得知我考上了外初和外高时,别人所赞美的“你真厉害”总是让我惭愧不已。从此开始,我也意识到只有足够努力,足够优秀,我才能将命运死死地抓在我自己手里。

于是我开始不断练习,做试卷,朗读演讲稿,精听快速听力材料,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和社会活动。记得在英中新生周中,当同学们都还没有融入高中的学习和生活,胆怯地不想举手时,我会举起右手用充满语法错误的句子尝试回答外教的问题。记得在第一节经济课上,当老师想找一名学生做课代表时,由于只有我一个人举手,我从而被钦定了三年。我想,如果当初没有这么拼,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风光了吧。


风光

确实,后来的确很风光。

比如参加学校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赶赴北京、上海和南京参加会议,和来自全球各地的代表、主席们谈笑风生,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学生代表受邀在钓鱼台参加教育峰会,在北大和复旦拿了全校最好的“杰出代表”荣誉,可以算做风光吧?和同学一起在学校筹办了与北京大学合作的全国范围内的模拟联合国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50名代表、主席和教师,姑且可以算风光吧?又比如作为英中的学生代表,出席学校的宣传活动。从最初的十几个听众的在校生活分享会,到几十个听众的国际课程宣讲会,再到近千人的答疑会,也算风光吧?再比如和同学组成的创客小组参加英国大使馆举办的创客大赛拿了全国第二和“最佳跨学科奖”,风光吧?

但是风光也只是一时的。那一瞬逝去之后,就如同时光的大风将发光闪烁的沙粒卷走一般,永远的消失了;一切又要从头再来。


备战

一五年三月,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牛剑培训营”。大几十号人,着实把我吓着了。当时也没有太在意,毕竟每年学校都只有一两个人录取牛津剑桥,完全没有对牛津剑桥报太大的希望。

到了六月的牛剑培训营,只剩下一半不到的人。在培训营中,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刷历年的入学考试题,似乎离真正的申请又更近了一步。而这期培训营,是以一沓厚厚的卷子而结束的。我当时还在想,这么多卷子我是永远也刷不完的。

九月和十月是最忙碌的两个月份。不仅有十月份的MAT测试MAT,由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共同举办)需要准备,还有数十篇美国申请的文章需要和升学指导老师一遍一遍的探讨和修改。在MAT测试的前一个星期,每天基本上是完成校内的作业,加上修改两三篇美国大学申请的文章,再挤出时间完成一套三个半小时的MAT真题。在那段时间里,电脑基本上没有关过机,笔盖也从未盖上过,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在考完了MAT之后,接着帝国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来了,也总算松了一口气。而在牛剑营九月的最后一次集会上,我发现真正决定申请牛剑的,只剩下十来个了。


迟到的邀请

没多久,学校的很多申请者就陆续收到了牛剑的面试邀请,但是我没有收到。

说实话那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内,我收到了我ED(提前决定)的美国一所大学的委婉拒绝信,这无疑是对我信心的巨大打击。那真的是我人生中最迷茫的一段时光。几乎每天,我都会跑进升学指导办公室,向老师询问面试通知是否下达。几乎每小时,我都会查收我的邮箱,期待会有好消息出现。也几乎是每天,都是一次失望——牛津的面试通知依旧杳无音讯。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的准备。我在内心默默地告诉自己,帝国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是对我极大的肯定,该来的总会来,现在应该好好的准备面试,不给自己留遗憾!和数学外教每周两次的模拟面试我总是好好地去准备,99道面试模拟题我也逐一琢磨了一番。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收到了牛津的面试邀请,同时附上我的面试官的简短信息。我的面试官有两位,一位是学院数学系的负责人,也同时兼任学院招生办的主任,另一位是来自意大利的牛津数学博士在读生。在面试的前一周,得知我的面试官之一是意大利人之后,物理外教还特地用意大利口音的英语上课,让我更加适应他的口音,让我感到特别欣慰。


面试

我的面试安排在星期五晚上六点半,班主任和升学指导老师Elsa特地留下协助。在面试的那个小会议室进行最后的准备时,学术校长Bernard突然出现了,他告诉我,我们这届是历年来最有竞争力的,也相信我绝对有实力。

在那么紧张的时刻,能得到校长的鼓励,是多么的美好。

其实我对面试并不是那么担心。还记得初中有次家长会上,英语老师对我的母亲说:“黄思成很擅长与人交流,他有八十分的水平可以表现出九十分来”。而我妈却调侃,“老师一看你就被骗了,他其实只有七十分的水平”。

面试很平稳的就这样过去了,掐指一算,现在离面试过去已近一个月。


纠结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走在走廊上,几年的经历像胶卷一样从我的脑海里快速的放映过。我似乎意识到了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去升学指导办公室拿牛津大学的申请结果。我开始变得紧张起来。脑袋开始不由自主揣测自己的结果。

估计是被拒了,要不然班主任也不会用那么严厉的语气要我去她办公室。但是被拒了不应该默默的发QQ告诉我吗?被拒也很正常,班主任不至于要对我进行批评教育吧。如果是被录取了,班主任应该兴奋地冲到教室手舞足蹈地跟我说才对。不对,班主任是见过大世面的,才不会因为这种小事兴高采烈呢。但是作为一个数学基本上没拿过第一的“学渣”来说,也不至于被牛津大学的数学系录取吧?但是我被帝国理工学院录取了是不是说明我的大学数学入学测试(MAT)考得很好?那是不是说明我很有可能会被录取?如果被拒了,那岂不是这几个月的辛苦都付之东流?


结果

我走到了升学指导办公室门口,班主任正在门口等着我,拿着手机,一副复杂的表情。

我问,结果出来了吗?

Elsa老师拿着一张纸兴奋地跑了出来,“快给他快给他”。

我已经猜到了结果。

班主任板着脸,“录取要求IB 39分,好好加油呀!”。

然后笑着对我说,“恭喜啊,牛津预录取!”

Yes!”这是我唯一说出的一句话,激动之心难以言表。

简单地和父母与校长报喜,交代了几句之后,我也没有久留,准备回寝室洗澡了。临走的时候,我瞟到办公室里面,负责英国美国加拿大的申请老师们都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没走几步,就又听见里面传出欢呼声。“又一个牛津!”笑声和掌声奏鸣在一起。

我想,世界上应该没有比英中升学指导老师更加有成就感的职业了吧。


——黄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