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7-83337868(初、高)/83622066(小学) | ENGLISH |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文字及图片不得转载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形容王晗芮,
会是什么呢?
是多才多艺——
跳舞、唱歌、绘画样样精通,时不时露一手让大家眼前一亮;
是心灵手巧——
在校期间担任手工社社长,运用自己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对艺术的灵敏触觉,带领社员开展编织等手工艺活动;
是清醒笃定——
初升高阶段,成绩足够上“牛娃聚集地”的英中IB班,却最终选择入读灵活度更高的A Level;
是心无旁骛——
无论外界声音如何喧嚣,她始终能牢牢把握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安排学习和课外生活,最终赢得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同时青睐。
而王晗芮本人则表示,她其实只有60%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科学习之上,另外40%的时间则分配给了课外兴趣和各种新的探索。英初3年与英高一脉相承的体系,让她在高中学习中游刃有余,也奠定了未来修读建筑的基石;英中包容、自主、自由的环境也让她的高中生涯鲜活、立体而充实。在她看来,自己的成功,是与英中的一场双向奔赴。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铸就韧性和毅力的开端
从小,我就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孩子,对很多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感和探索欲。父母也非常支持我去发展这些兴趣,但他们不允许我半途而废。譬如,我和舞蹈的牵绊可以追溯到幼儿园,当时妈妈每周都会带我去学民族舞,但每次前半个小时压腿都会让我本能逃跑。
有一次,我甚至扒着浴缸不放手硬是不愿意去,但最后还是被我妈揪着过去了。但是没想到,克服了那个阵痛期,我对舞蹈的热爱也就真正开始,持续到现在,大大小小的舞种几乎也都接触了一遍。也明白,对于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一定不能浅尝辄止,苦涩过后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所以我后来做的每一个决定,也都是慎重而坚定的,包括入读英中。在选择它的那一刻,我知道了我的未来将会是一条不一样的、充满无限可能的道路,我愿意为之全力以赴。
MYP跨学科学习,让我产生创造美的想法
作为一个不那么喜欢传统教育方式,不习惯乖乖坐在教室里刷题一整天的我来说,英初可以说是打开了我另一个天地。从前,我一直以为每个学科是相互独立的,但是英中跨学科探究学习,不仅在“知”与“行”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也让我实现了不同学科联结对于知识点的升华。
初二,我们去西安开展探究,每天各个小组都需要以报告形式记录所学所感以及完成小组任务。在看完兵马俑和城墙后,老师要求调动想象力,设计出一款兵马俑为主题的作品。在设计时,沧桑的古城墙,充满历史感的兵马俑,美术和历史交织,我脑海中仿佛再现千年前的风貌。彼时,我对未来的方向还没有太长远的思考,只是迷迷糊糊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但那一刻,我产生了一种创造一种属于我自己“美”的东西的想法。
放弃IB,选择AL,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初三结束后,我面临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决定。我的学术成绩和综合表现,是符合IB的入读要求的。但无论外界意见,亦或是班里的同学,他们都认为选择IB是无须纠结的事情。但是,考虑到AL更能让我自主安排时间,和在感兴趣的学科上发展得更加深入,以及IB班更多的都是以前认识的同学,我希望自己迈出人际交往的舒适区,去多结实一些新的小伙伴。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AL。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也是正确的。AL课程难度适中,科目数量相对较少,再加上MPY阶段对于英文教学的铺垫,西式教学模式的适应,和跨学科的实践基础,都让我在进入高一之后过渡水到渠成:无论是各种presentation演讲、报告撰写以及海报设计,亦或是全英文的教学环境,我都没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
课外,我延续了在初中的多种兴趣爱好。出于对设计的喜爱,我加入了手工社,并担任社长;我还参加了韩舞社,在那里结实了许多同样热爱舞蹈的小伙伴;闲暇时的蛋仔派对、剧本杀、看书、看展,都让我倍感生活是如此美好。到了假期,我还会去潜水,去旅游,去研究不同地方的特色建筑,找寻设计灵感。我还解锁了铅笔素描、水彩和油画。后来,老师给了我一本建筑速写本,我很快就爱上了它——看到这些草图会给我一种感觉,就像我真的在那里,亲眼凝视着那些不同风格的建筑。
建筑承载着我对世界的思考和对创造美好的愿景
如果说艺术对我而言是业余时间放松的一种方式,比如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去画室一待就可以待半天。那么建筑,就是一种传递我对于艺术的美感,对于社会事物思考的平台。在这个平台,我不断探索新的东西,不断反思人与周围环境或历史之间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此外,它还让我更加专注于寻找那些我在过去的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小事,最最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为自己的社区和世界做出贡献,通过鼓励人们在与我的建筑空间互动时进行反思,帮助未来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譬如曾经无数次打动过我的,电影《黑客帝国》、《盗梦空间》里所构造的“未来城”概念。
这些想法,也影响到了我的选校。康奈尔一直都算我的dream school之一,在学校申请课要求选一所学校调研presentation的时候我选择的便是它。选美本ED时,我也毫不犹豫的首选了它——不仅是因为它美本建筑第一的排名,更是因为它所传递和宣扬的理念与我不谋而合,比如对于equality的呼唤,对sustainable environment的推动。我在youtube上也看了很多关于Cornell建筑的视频以及vlog,还有学校官网发布的学生作品。一群来自不同世界但有相同兴趣的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和思考,这种充满文化碰撞的氛围深深吸引了我。
像热爱生活一样热爱理想
学习建筑其实并不是一件易事,过程中免不了有抓耳挠腮的时刻。印象深刻的是,在AA夏校中,因为和我一起学的同学还有很多研究生,压力还是挺大的。尤其是建模,由于是第一次使用rhino,grasshopper这些软件,我为了赶上进度,经常熬夜学习。
中途也有想过放弃,但是在中期报告展示方案的环节,夏校老师热情称赞了我的设计,并认真耐心给了我很多指导建议。这很大的鼓舞与激励了我,我努力试丰富建模方法和学习教程,一边不断给自己打气。最后,我的final presentation被予了极大好评。
在MIT的“sanaa”课程实践中,我和组员们花了三天的时间来探索自己选工作室所有的作品,包括学习场地、技术图纸和基础理论。我慢慢了解建筑是如何融入周围环境的这种过程,研究在原建筑的基础上延伸改造,最后根据sanaa建筑轻便轻盈的特点,设计出了一个上层漂浮的空中花园,给人们更多交流的空间。将有趣的主题应用到真实的设计中,这种感觉太过奇妙,远远大于我为它辗转反侧、披星戴月的艰辛。
也许未来的建筑之路,我会遇到更多的风雪和寂寥,但我相信热爱可抵万难,为理想而努力的日子一定是闪耀的。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数字化校园 | | Copyright © 2000-2021 WHBC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8012035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4020009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