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中
报名热线:086-027-85557400/85557499 报名热线:027-83337868(初、高)/83622066(小学) 新浪微博 英中官网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生活 > 逐梦之旅 逐梦之旅
我的故事⑯ 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英中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86  更新时间:2020-06-01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文字及图片不得转载    


学生介绍:

黎语葭

英中2020届A Level毕业生

初中毕业于二中广雅


录取院校: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G5)| 伦敦大学学院(英国G5)|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C4)| 多伦多大学圣乔治主校区(加拿大C4)| 女王大学(加拿大C4)| 滑铁卢大学(加拿大综合3)等


    




回想在英中的三年,好似白驹过隙,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三年是不断努力,不断成长的三年。正是这样,我才得以收获到梦校的offer,得以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充分准备,让文书大放异彩


总的来说,我的申请之路算是顺利的。

高二到高三开始选校,写文书,为申请做准备。自己很早就确定了专业的方向——生化,于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在学校官网,甚至知乎、百度上多方了解不同学校专业的课程大纲与就业前景。英国的大学官网内容清晰、一目了然,非常适合申请者去浏览,快速寻找有用的信息。


定下了学校专业,剩下的就是文书了。我的文书改动次数并不是很多,主要是语言和叙述方式的修改。我认为文书的框架和逻辑结构是最重要的,而英国文书就是有了固定大纲之后,用自己的经历来丰富填充。写文书的时候会发觉,只有自己真正投入过时间、精力的活动,才可能在文书中大放异彩,让招生官读出自己对专业的热情与喜爱。 


明确目标,深入理解,选定真正热爱专业


我自以为将英国作为主申国家的学生都是很勇敢的。和美国的通识教育相比,英国专才教育下的学生要将一个专业深入钻研,几乎不可能转专业或者读多个专业。主申英国的学生必是对自己的专业极为热爱,而对于这门学科的痴迷足以支撑他们苦读数年。我也曾陷入申英国还是美国的纠结,最终还是选择去英国,通过三年专才教育的本科将更接近自己一直以来研究生化的梦想。而对于学弟学妹们,我的建议是,在没有特定国别偏好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或者对于某个领域极大的热情,美国、加拿大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已经有了明确目标的同学们,英国应该也非常适合你们。


在确定好要去英国学习生化之后,家人就告诉我,一定要为此不懈努力,同时,不要轻易更换目标,从一而终。我回望自己在初中,其实对生物化学已经有了浅层次的兴趣,那时的喜爱,只是基于对于生物体的好奇;经过一年IGCSE的学习,我对于生物这个学科有了基础的认识,同选生物的朋友和可爱负责的老师也成为了我喜欢生物的原因;“热恋期”过了总要降降温,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发觉自己对生物的热爱似乎在慢慢消逝,看着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记背着神经电信号的传递,只觉枯燥乏味,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喜欢过这个专业,开始恐惧和逃避去英国读三年生物化学,甚至想去加拿大读工程或者哲学,或者补申美国先接受一年的通识教育……不过“有情人终成眷属”,冷静思考后,我通过理清思路,深入了解生物学科,我又慢慢地拾起对于生物的兴趣。其实,对一个学科的热爱,就是由最初的感兴趣,而后通过学习建立基础的理解,和再之后深入学习中的迟疑甚至反感中渐渐生成的;而迷茫之后,慢慢重拾耐心与信心,以一个决意这个专业的人的姿态重新认识它,才能建立对于专业的深入理解,才能做到对它的绝对投入与努力,才是对这个专业真正的热爱。 


关于学习和申请的一点TIPS


对于A Level生化类的课程,我认为得分的关键在于及时复习、整理。考试考的都是基于理解上的记忆,也就是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只有不断复习,加深印象,加深理解,才能在考试中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同时,有规划的预习,以及上课认真听讲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感谢认真负责的老师们,比如生物老师Phillips,他的课十分有趣,会涉及一些拓展的知识,让学生们不拘泥于大纲,而领会到生物是一门如此有意思、值得深入探索的学科;化学老师Cedric,他的课都是精华所在,会将知识点浓缩总结,上他的课一定要好好记笔记,并且及时复习巩固。


标化成绩也是申请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没有切实接触的时候,我总觉得不可能一两年还达不到想要的分数,后来发现想要进步一两分都需要不懈的努力与积累。我首考的托福没有过百,对这个分数也非常不满意;当时班上好多大佬都取得了很不错的分数,更是让我倍感压力。后来我列了详细计划,刷题改错总结分析,阅读和听力进步显著,口语写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标化,我想说语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唯有反反复复的练习才是正解。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老师们,他们的教导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科的认识;感谢我的朋友们,我们互相鼓励,并肩前行;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一直一直坚定的支持我。谢谢你们!